开心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岁真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最后登录
2024-11-18
在线时间
82 小时
威望
5641
贡献
2630
注册时间
2012-1-16
阅读权限
100
主题
165
精华
5
积分
14229
帖子
2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23:35: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长生不老诀》——257岁的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转)


       257岁的李庆远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据报道是世界最长寿者。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长生不老诀 :《长生不老诀》是李庆远给后人流下一本书,大概是民国时期出版的。附文如下:

     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能解此十道,始足于言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行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往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于富贵,素贫贱行于贫贱。无遇不安,无入不得。能如此,则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

     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乃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觅头寻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炼性,如理摇琴。慢则不应,促则玄断。紧慢得中,则琴调美。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钢铁得中,则剑利矣。真旨如此。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境荤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能手敬信,即是圣贤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可见圣人亦从次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般聪ming,皆为所蒙。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于是乎纷纷扰扰,尘缘扰人,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此大忌也。古人曰: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矣。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静则生慧,动则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愈远。若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心与道合,名曰归根,归根不离,名曰定静,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看,外似无为,不垢不净,毁誉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各守其中,各行其常,与时常息,此为上智。夫心犹眼也,纤尘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愈深,易随起随治,勿令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往坐卧,应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继续安养,勿令烦恼,少得安逸,渐渐训狎,惟益清远,此乃收心之道也。

     简事,即凡事不宜求过之谓也。如食中珍错,衣中绫罗,财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乱我心神者,宜远避之。简事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损益寄之。一言一动,福祸随之。能先见者,时刻防微杜渐,而消之于无形。然事有不可费,物有不可弃者,亦虚怀受之。勿以妨心,生烦躁,自病其心。最难除者,莫过色欲。当知色有想生,想若不生,终无色事。色即是o,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见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

     故曰观真者,达人之先觉。

     夫定者,出俗之极地,至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者事毕。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不定。故称之为泰定。      

     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自生。慧生于本性之固有,故曰天光。因心乱而昏,心静而ming。慧即ming矣,勿以多智而伤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难。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庄子曰: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养,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备矣。知此十道,则长生之诀尽其秘。能如此,则陆地神仙不难致矣。

                                                                                         李庆远谈《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教经典之首,读懂一部道德经,其他百经皆通,成仙得道,只此一部经就足够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千百年来,由于它用隐语写成,后人都想弄懂它,翻译此经的人真是汗牛充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弄得后人无所适从,不知此经从何入门。      

     欲知前面三叉路,问路需问过来人。那些没有得道的人的翻译,是妄加猜测,只有得道的高人的解释才是真正的解释。

     中医气功养生家李庆远,活了257岁,而动作不衰,上山采药,赶集卖药,形同壮年,被人们誉为神仙。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打坐练功,还经常的练练拳术,活动四肢。他练功悟道修道二百多年,总结出大道《道德经》五千言,只不过“慈、俭、和、静四个字也,善养生者,必须以慈俭和静为根本也。

     慈:人心能慈,即不害物,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年也。

     俭: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不伤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俭于郊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消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得一分之益。      

     和: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故易曰:和气致乡祥,乖气致戾也。

     静:身不过劳,心不妄动也。苏志全所谓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糜鹿行于左右而目不瞬。此静之致也。(就是财色不动心)

                             

                                                    《养生自述》


     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 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      
     长寿之人,必然引起人的好奇,希望其贡献长寿养生秘诀。李庆远在他250岁这年,写了一篇《养生自述》,算是贡献出了长寿秘诀。全文如下,虽文言行文,但并不难懂: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陆清献公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老子之言曰:“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老子以俭为宝。

     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
     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心中出现太阳  能把天地照亮  从此步步光明   快乐大家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心文化

GMT+8, 2024-11-22 06:30 , Processed in 0.015145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1 kxwn.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