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文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4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拨云见日 黄庭禅创办人 张庆祥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12-14
在线时间
8 小时
威望
421
贡献
191
注册时间
2012-4-9
阅读权限
70
主题
7
精华
1
积分
1070
帖子
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3:1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心海宁 于 2012-11-6 23:30 编辑

拨 云 见 日

自序:

  遥想五教未立之前,那时的修行人何其的幸运,不论来自何山何洞,他们一见面,不必急着区分你是哪个宗教、我是哪个宗教,他们所最关心的只是「什么是修行唯一的正路!什么是人性共同的真理!」这样就行了。

  返观今日世上,有志于修行的人虽多,但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所最关心的往往是「你是什么宗教?」接下来可能会说「我们的宗教与你们的宗教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加上什么!」或「我们的宗教最特殊的地方是什么加上什么!我们有多么玄奇又多么玄奇!」不然就说「你们的宗教虽好,但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加上什么!」于是彼此在客套的外表下,展开了激烈的不同坚持,最后发展成随处可见的宗派争执。

  这种现象在网络上更是赤裸裸的表现无遗,那种丝毫不留余地的批判言词,就连那些丝毫没有修行的人,看了也都无法苟同!我们已忘了修行的人都应该存着什么样的心?修行所共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修行所共同行持的是什么?心性的共同真相是什么?修行的共同正路是什么?我们完全忘了「共同」的,而沉迷于不断的突显彼此的优劣差异!

  看看那个蛹吧!同类的蛹要变成蝶的过程,总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吧!或者看那小小的苗吧!那同类的苗要变成神木,总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吧!这真理需要去透过辩论来突显自己的殊胜或与众不同吗?它们所依靠的奇妙造化,不都是来自相同的「本性」吗?这个源自本性的的造化真理,会因为你我的辩论而变得摇摆不定吗?不会的,它依然走自己的道路!

  那么「人类」要变成「佛」的过程,没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吗?可以不依靠人类的「本性」吗?这本性会因为宗教的不同而有不同吗?它会因会辩论的胜败而就胜败了吗?

  那么究竟由「人」要变成「佛」的共同真理是什么呢?如何皈依那共同的本性呢?修行只要修一个空空的心就够了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佛陀要说「人身难得」呢?又为什么要说「见性成佛」呢?五教圣人所坚持的真理真的会有所不同吗?到底属于人类不变的修行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解开这个源自全人类「共同本性」的迷底,也为了减少修行家因对同一个本性的误解,而不断延烧的宗派战争,愚因窃「大学」中的四十二个字,略述各教圣人所共指的性理心法,以及修行不变的原理及过程,望有助于众生之修为于万一。

黄庭禅创办人 张庆祥 写于中岭山 2007/3/2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12-14
在线时间
8 小时
威望
421
贡献
191
注册时间
2012-4-9
阅读权限
70
主题
7
精华
1
积分
1070
帖子
32
沙发
发表于 2012-11-6 23:18: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海宁 于 2012-11-6 23:29 编辑

修行原理----「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的本文只有短短两百零五个字而已,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孔夫子一生著述的精华。就像心经是如来佛一生的著述精华是一样的。程子曰:「古人为学次第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可见「大学」一篇在古人眼中的地位。

  愈短的文章其含意往往愈深远,也愈难解释。例如心经,只有两百六十个字,但文短意深,每一个字都得煞费苦心去解释它,才能稍露眉目;「大学」也同样是非常艰深的一篇短文,文字看起来虽然都很浅,但其含意之深,范围之广,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有志于追寻修行次第的人,若能先深入这段文字的意涵,往后在研读各教经典时,不仅能有触类旁通的喜悦,更能在自我修持中,奠定正确的基础, 以及掌握正确的方向。

「大学」学问所包甚大,小到个人的修身,大到将这修持身心的道理广到一国,甚至整个平天下;其内容从出世法、入世法、治世法实无所不包。但关于个人修身的原理、次第的部份,孔夫子只用了「大学」前段的四十二个字,就已经讲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了。从「大学」之道」到「虑而后能得」的这四十二个字中,已经明白的说明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原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次序,修行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吗?或是天下众生都必须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法则来修行呢?这些重要的问题,孔夫子只用了短短四十二个字,就已经对天下众生做了最完整、最圆满的解说了!这也是「大学」中最难以解释的一段!

  而这四十二个字之后的文章,则从下乘法讲到上乘法,从出世法讲到治世法,因此「大学」可以说是在修行领域里面,非常完整的一篇学问!

  但为缩短篇幅,本书只就个人「修身」的部分加以探讨,也就是本书只解说「大学」中的前四十二个字。如果能对这四十二个字透彻的了解,这不只可以深入古圣先贤修行过程中所凭依之关键,更可以体会到整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原来也是寄托在欲修性了命的功夫之上。
在进入这四十二个字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些简单的概念,有很多人谈到修行,常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而已」呀!老老实实的生活就好了,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这些老八股的文章吗?何不让我们省点时间来谈谈如何推行孝道、如何行善、或来谈谈怎么诵经、怎么办法会…为什么要讲这些过时的老八股呢?也有人说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见解也因人而异,何必一定要听从某一套学问才叫修行呢?

  而您是否想过,修行的方法到底应该是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可循呢?还是可以因人而异呢?修行可以爱怎么修就怎么修吗?还是必须遵循某个一定的主轴才能成功呢?各教圣人所提倡的修行方法,到底是殊途同归呢?还是各说各话大异其趣呢?

  修行若没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必须遵循,那么各教圣人用尽毕生精力,苦口婆心说破了嘴,不断地辟破邪说外道,到底所为何来呢?就让我们随便去修,爱怎么修就怎么修不就好了吗?孔夫子讲「大学」一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立论的,而本书的出版,也正是为了补述这些论点。

  修行有一定的原理及方法吗?好比我们想把一块木头化成灰烬,请问有几种方式呢?你可能会说「有无数个方式」!例如:我可以用瓦斯来燃烧、用木炭来燃烧、打雷和岩浆也可以让木头燃烧起来…,最后你的结论可能会说「有无数个方式可以让木头化为灰烬」!

  没错,看起来木头化成灰的方法好像有很多种,但如果我们探讨的是木头化为灰烬的「根本原理」究竟有几种时,最后你会发现,「原理」只有一种!那就是「使它加热到燃点,然后让它自己燃烧」!

  不论你提出了多少方法,检验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就得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离开这个「加热」的主轴,对不对呢?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原理,那么你就根本无法检验那些毫无根据的办法到底能不能使木头化成灰呢?

  因此若想要避免在研究学问时迷乱了方向,最好先从学问的「根本原理」处加以探讨。找到这个根本原理时,你会说:木头化成灰烬有几个方式呢?答案是「一个」!就是「加热到燃点」这个方式而已!找到这个根本原理,你就会发现,这原理并非只适用在某一根木头上而已,而是全天下的每根木头都适用的。若你失去了这个根本,而只是放任人们去提出各种不着边际的方法,那么就无法检验其中的对错了!

  再以水为例吧!在这个地球上的水,不论哪条河的水,不论哪个国家的水,要将它化成气有几个方法呢?答案也只有一个,就是「加热到沸点」对不对?

  或是我问:「从台北到高雄,有几种方法呢?」你会说很多,坐飞机可以到,搭火车可以到,走高速公路也可以到…,如此来说,到高雄的方法何止有八万四千多种!但这只说到皮毛而已,没有说到它的「根本原理」处!从台北到高雄的「根本原理」有几个呢?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你必须不断地「对准高雄移动」而已!

  这就是真理,真理永远只有一个,我们住在同一个宇宙,享受着同一个真理,所以不论你走到宇宙的哪一个角落去,天下凡同类之物,由同一个起点要变化到同一个终点,其方法虽然看似很多种,但原理必然只有一个!明白了这个根本原理,就能找出适合的方法,但若不懂得这个根本原理,那么看似正在使用同样的方法,却不一定能带你去相同的地方。

  好比你看到每个要去高雄的人都用走路方式,你也开始学着走了起来,但别人虽然弯来弯去,却一直往南前进,而你却一会儿往西,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北,就是不往南移动!这两者外表看起来都是正忙着走路,但其掌握的主轴完全不同,因此导致的结果也将完全的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12-14
在线时间
8 小时
威望
421
贡献
191
注册时间
2012-4-9
阅读权限
70
主题
7
精华
1
积分
1070
帖子
32
板凳
发表于 2012-11-6 23:20: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海宁 于 2012-11-6 23:32 编辑

返观世人的修行,当我们问到「由人变成佛这件事,到底有几种方法呢?」问到这里,人们不是不知所云,就是立即陷入不同的宗派辩论而永无止境!你会说「各人所见不同啦」!或「八万四千多条路,条条通罗马啦」!或「你拜你的观音,我拜我的妈祖;你行你的善,我念我的经吧」!


但人变成佛这件事真的没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在吗?真的可以随便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好坚持、好提倡的呢?而那些正在使用着某些看似有用的方法的人,真的都已经进入到修行中永远不变的原理及主轴上了吗?


佛经里面虽然常提到「八万四千法门」,但又提到一句「不二法门」,你以为这两句话之间有所矛盾吗?其实八万四千法门指的是围绕在那根本原理周围的诸多办法,而「不二法门」指的是那个修行中永远不变的原理。先确立了这个修行中不变的原理,八万四千法门才有一个正确的主轴可以依循,因此这两句话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原理为主轴,只是徒增八万四千种的盲点、矛盾与对立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本书之所以急着将这篇「大学」精义公诸于世的原因。


看看今日各宗派中的修行人,对于修行的方法真可说是各说各话,莫衷一是!他们常说:「修行的方法随人缘份,因人而异,只要你觉得适合你,或是感觉对味了,就是跟你有缘了!」这样的话听起来很能引起众生的共鸣,然而这些话真的合乎圣贤仙佛在经典中的苦心叮咛吗?


您是否曾仔细想过,如果修行的方法可以让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那么如来佛还有什么经典可说呢?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值得坚持的呢?就让众生用自己最喜欢、最舒服的方式去修行,不就好了吗?如果修行可以随我高兴的方式来修,那众生会说:「如来佛你写你的,我修我的,我们两个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谁又晓得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然而您想想,各教圣人为什么要写下经典?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研习经典?我们为什么不使用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方法?为什么我们要跟随着圣人的步伐去走?


只因为各教圣人的修行,在外貌上看起来或者有所不同,然而内行人直窥其根本处,却有一个「修行的原理」是永远未曾改变过的!但这个根本原理却常被世人所忽略,因此不得不劳动各教圣人不断地说、不断地写,用尽他们的毕生生命,说破了嘴还不够,又要留下经典来做为万世的准绳!请问,若是修行没什么不变的真理可说,那么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好坚持的呢?


「修行的原理」指的是人性中永远不变的真理,是全人类共同的,亘古不变的造化。为什么可以从上古至今亘古不变?因为凡是人,即为同一类!同类者,身中的造化会有两种吗?好比上古时代的人用耳朵听,现在也是;上古时代的人用眼睛看,现在也是;上古时代的人用胃去消化食物,现在还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三千年前、五千年前的经典,到现在我们还可以引为准绳呢!因为我们与老祖宗是「同为一类」!身中的造化也只有一套!


我们常说时空已经不同了,时代已经变了,那些老八股的东西对现代的人怎么能适用呢?但五千年前的人类用眼睛看、用嘴巴吃、用胃消化…,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一模一样,对不对?五千年前的毛毛虫,透过蛹才化为蝶,现在的毛毛虫也一样,对不对呢?虽然时空是变了,但是人类身中的造化原理还是没变,因此修行的原理也永远不变的。


如前所说,天下凡同类之物,要造化到相同的另一个结果,其过程与原理永远只有一个!人既然为同一类,当然必有完全相同的造化规则,也就是相同的「性」。简言之,相同的人类,要造化成同样的目标、相同的佛,其间真正的「原理」到底能有几个呢?答案是「永远只有一个」!


天下凡同类之物,其构成生命的原理永远都只有一个,内在的造化也永远都只有一个,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但是各宗各派的修行人,在谈论要从「人类」变成「佛」的这个学问时,却老是各说各话,争论不休!这表示大多数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修行学问的「一致性」,以及它的「根本原理」到底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之上!人类的智慧足以归类出远在天边事物的一致性,然而却不足以了解人类身中的本性也应该有一致性,这岂不是很可笑吗!


为什么在进入「大学」这四十二个字的本文之前,我要花时间来说明这些观念呢?因为你可能已经听过很多很多不同的法门,可能你在还没摸透那个唯一不变的根本原理之前,就已经空转一段时间了;也许你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彷徨已久了;但你要知道,只有相信修行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原理的人,相信有一个不二法门存在的人,才是古圣先贤的忠实信徒。


「经」者永远不变之道也。各教圣人之所以要写经典,就是因为有这亘古不变的不二法门存在,世上若无这个不二法门的存在,各教圣人的经典根本就不用写了!古代修行人之所以背起行囊、踏破铁鞋、历尽千山万水寻访明师,其原因何在?就是为了找出那个根本的「成佛原理」,那个「不二法门」到底在哪里?而这不正是所有想要修行的人所要寻找的吗?


「大学」这篇文章是孔夫子讲给曾子听的,曾子怕这其中所隐含的浩瀚义理被后人所误解,因此他就把其中比较重要的名词加以补述,就是我们现在所看的「传十章」。但这十章之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这一篇,却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给烧了。格物致知的真义失传之后,谁接着来解释呢?比较出名的那个人就是朱熹。问题是朱熹是不是一个摸透了修行原理的人呢?朱熹当时是国子监,名气非常的大,全中国的儒生大都是他的弟子,几乎所有的儒者都承袭了他的解法。


然而朱熹到晚年时,发现他的解释有很多矛盾及无法实行的地方,这点在王阳明「传习录」中有些记载,并且在「传习录」中,王阳明提出了更多朱熹的错误。在还没来得急思考怎么改正的情况下,朱熹就过世了。而当时全天下的儒者大都已深信朱熹的解法,王阳明虽然怒螳臂以挡车辙,对于这项错误却也是只手难回天了!所以至今在学校教科书里所学到的「「大学」」,都是沿用朱熹自己也认为有问题的解释方式!


我在五专的时候,第一次欣赏到这篇文章,看到「大学」两个字时内心好高兴,到底它是多大的学问呢?非常的期盼!一直等到老师教完了这篇「大学」,我满心失望地去找老师,我说:「老师,怎么听你讲完「大学」,反而感觉不到它的「大」,倒是有点像小学!」他说:「那不然你认为要怎样解释呢?」我说:「我要知道,我就当老师了!」你是不是曾经跟我有同样的感慨,这「大学」照朱熹的解释读起来不过就是像训诂学类的小学,像是一个劝善的学问而已,何来之大!


后学生逢奇缘,有幸得遇先师传授性命双修,在参禅打坐了几年之后,心性中着实有了一些变化与发现,有一天我重读「大学」本文时,内心忽然有股感动,嘿!这不就是在诉说我心性中的造化绝学吗!对照着心性再来看这篇文章,其内涵不仅与佛教「明心见性」的道理完全一致;也与道家「精化气、气化神」的修炼完全吻合!后来在考察诸多先圣先贤的文章中,也得到同样的印证。


在我渐渐了解这篇绝学的重要性后,便着手翻译这篇文章,希望用道学的角度将这篇文章的精义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希望藉此来引发有缘之人的向上。但因后学德薄言轻,解释的方向又与大家所恭维的朱熹版本大不相同,苦于没有足够的先圣言论可以支持,所以多所顾忌。


所幸后来看到「北海老人全书」里面,其中有三、四页讲到「中庸」、「大学」与修行的关系,文字虽不多,但却画龙点睛似的给予我正确的指引,因此后学乃开始着手翻译「大学」这一篇文章,有志者若能对照各教经典的记载,及返观本心本性的实相,必会发现这学问与各教圣人的性理心法吻合无异!以下我就来逐字解开「大学」这四十二个字中所隐含的修身之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12-14
在线时间
8 小时
威望
421
贡献
191
注册时间
2012-4-9
阅读权限
70
主题
7
精华
1
积分
1070
帖子
32
地板
发表于 2012-11-6 23:22: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海宁 于 2012-11-6 23:41 编辑

大:

古人说:「仓圣造字惊鬼神」,可以说中国字的每个形都有很深的义理存在。好比「大」这个字,是由「人」与「一」所组成的,「人」上面得个「一」,我们就称为「大」,得着「一」的人,我们就称为大人了。佛家说万法归一、道家说抱元守一、儒家说执中精一、耶教说默祷亲一、回教说清真返一。可见得五教皆为此「一」而来!道德经三十九章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可以说一切有形无形都得靠这个「一」才能生生不息,可见这「一」有多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呢?

「一」的意思可由两个方向来加以说明:

(一)万物共同的本源,共同的出处谓之一。

就如世上的万物虽多,但它们皆来自同一个本源。举个例子:就像市面上无数的电器产品,虽然同样是电器,但它们的外形不同、特性不同、功能也不同。例如冰箱是冷的,但烤箱却是热的;烘干机是干的,洗衣机却是湿的,看起来大不相同,然而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有的,它们都是靠「电」来显现出各种不同功能。这个「电」就是所有电器产品的生命所在,也是它们共同本源的所在。

试想,如果你把这电器的插头拔掉,它还能显现出不同的功能吗?不插电的话,它们都一样,只有等着生锈老死而已!但是如果把插头接上,你会发现它们好像有了生命一般,可以显出各种该有的功能了。所以若以究竟处来说,世上电器虽多,然它的本源处只有一个,就是「电」!

以上到底在比喻什么东西呢?就像世上的万物虽多,它们的外形不同,特质不同,功能也大不相同。例如水往下,而火往上,蜂会酿蜜,老鼠会打地洞…,万物从外观上看、从功能上看、从特性上看,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然而追根究底,它们一样有一个相同之处,万物的背后隐隐约约好像也插着一条电线一般,有个东西不断输送给他们源源不绝的能量!


就像一颗树站在地上,很青翠,蓬勃生长,你感觉这棵树的树干里面有着丰富的生命力。但如果我们把它的树根给它切断,虽然它现在还是站着,树叶看起来还很青翠,树干一样还在,叶子也一样还在,但是这树干里面好像少了一个源源不绝的东西,因此这树干每一秒都在走向衰败!同样地,真正的生命并非万物的那个躯壳,而是在这个躯壳里面还有一个真宰,有一个让这躯壳得以生生不息的能量存在。

这万物也好,人类也好,其躯壳好像隐隐约约插着一条电线一样,通往万物共同的一个根源,一个万物共同的总能量,它分分秒秒由天地间源源不断地输入给万物及人们,这总能量才是万物生命的主轴。万物生命的主轴是源自同一个本源,同一股能量,我们从末端看万物虽都不同,但本源处则完全一样,因为本源处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称为「一」。学问要做得大,做得根本,就要在这万物皆同的本源上去下功夫才是真正的「大学」!

这「一」既是万物的总根源,其名曰「道」,其规则曰「理」,此理在天为「天理」,在地为「地理」,在物为「物理」,在变为「易理」,在人为「性理」。以其主宰万物故名之曰「天」、曰「帝」,以其能故曰「灵」、曰「神」,以其为万物之所本,故曰「一」,曰「极」。

万物皆为祂所生所造,祂具足可以创造万物的所有原理,所有无量的智能,祂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祂创造阴阳,创造五行,创造天地间之万物,及造化着万物的所有道理。我们称祂为「道」也好、称祂为「理」也好,拟人化称祂为 「上帝」也好。有人问说「祂」会不会思考?想想看,我们是的脑袋是祂所创造的,我们只是祂身上的一粒细胞,我们这一小粒的细胞都会思考了,那背后的巨人怎么不会思考呢!

这问题就好像在问:「家里的电会电人,不知道核电厂里的高压电会不会电人?」当然是更会电人啰!我们总以为只有我们会思考,只有我们最聪明,不是吗?何不想想创造我们的真宰有多么高的智慧呢!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全部出自于祂的创造,祂以极简单的原理,创造出极繁复的世界!祂就像核电厂一样,站在本源上,源源不断地供给我们生生不息的能量,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上帝」!祂就是一股能量,因此能不断地供给万物能量,祂正是我们唯一共同的出处。

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得到「一」,就是得证万物的本源,也等于是获至无量的能量,无量的智慧,能与大道同登无极,同享永恒。所以说这「人得一」的学问,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学问。

然而,这个学问要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你的身上开始,研究「道」就像要研究「电」一样,研究电不必大老远跑到核能电厂去找电,也不必要跑到隔壁家才有电,因为你自己家里的任何插座里都有电。研究道也是一样,道在哪里?天地何其大,我要去哪里找道?不必找!因为道创造了天地万物,也创造了你,你正是大道最精华的一股能量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大道此刻就在你的身上了!

所以想要找道,要走遍天涯海角去找道吗?不需要的!此刻在你身中就具足了大道的精华了。所以,人要得「一」要在哪里努力?要在自己的身上努力!古人说「人身难得」,因为这学问正是从我们这臭皮囊里去追寻起,「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问。

现在我们来讲「一」的第二定义─「精纯不二」─的意思。什么叫「精纯不二」?例如一块纯金,我们用24K来表示它没有丝毫的杂质,没有杂质就是金的「精纯不二」了。金子只有在精纯不二时,纯金的「性」才得以显现无遗。纯金应该有什么特性?例如纯金是软的、亮丽的、不生锈的、不怕火炼的、延展性非常好的、比重非常高的…这些都是金子到了「精纯不二」时,才能显现出来的「特性」,也就是到了精纯不二时,纯金才能「见性」!

经典中常提到「性」、「本性」或「见性」这样的字眼,提到万物怎么显现它的本性、它的特性,这样似乎并不难懂。而万物之灵也有我们的「性」,但经典中提到人的「本性」这个词,或是「见性」这个词时,每个人好像立即陷入深思,我们开始不知道这个词到底在说些什么,甚至我们为了同一个「本性」而开始各说各话,开始辩论不休!可见「本性」这个词,其实很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意思。既然人的本性这么不好懂,谈起来又那么多的争执,不如就让我们先放下人的「性」不谈,先来说说万物的「性」是什么吧!

「性」就是万物「该有的特性」,例如纯金的「性」就是软的、亮丽的、不生锈的、延展性非常好的等等,这就是纯金的「本性」。我这样说,不论哪宗哪派的人都不会有意见,但我们也可以这么超然的写出人的「性」是什么,而让各宗各派的人都口服心服吗?恐怕不行!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待会儿不是陷入激辩,就是各说各话了!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于万物的性是如此的客观而一致,但对于自己的本性是如此的迷惘与分歧!因此我们还是先回到金子来做个比喻吧!

刚刚提到金子精纯不二时,可以显现出它某些很好的本性来,但当这金子的纯度因为杂质的加入而降低时,它的特性马上就跟着改变了。例如我们在纯金里面加些铜,让它的纯度降到14K…,那么它还跟纯金一样软吗?不是的,它变得比较硬了;它也还永不生锈吗?不是的,时间久了它就会渐渐氧化了;它还是不怕火炼吗?不是的,火炼过后它的重量就明显减轻了!

如果我们再加些铜进去,使这块金的纯度降到8K!8K的金子还软吗?它一点也不软了,因为它已经几乎是铜了!我们还应该叫它「金子」吗?不适合了,应该称它为「铜」比较适合!它现在还亮吗?亮是亮,但是铜的亮,而不是金子的亮!它还不生锈吗?会的,而且生出来的锈是绿色的,因为这几乎已经是铜锈的颜色了!

这例子是在告诉我们,纯金的「本性」,只有在金子精纯不二时,才显现出来,而当其它杂质渗入时,纯金的美好特性,都将丧失殆尽!这便是「大学」为什么要谈人得一,为什么要谈人的「精纯不二」,因为只有在精纯不二的状况下,才能显现出我们的「本性」,显现我们的本性,经典中称为「见性」!

方才我们谈纯金的性,每个人起码都可以说出几项,而且其它人听了也没意见,因为我们说的正是全天下纯金的「本性」所在,所以没有疑义。天下凡同类之物,都有相同的本性,不信的话我们再来谈谈「木」有什么特性?你会说:「遇水则漂、遇火则焚。」或是说:「砍下来,大枝的可以当栋梁,小枝的可以当筷子!」或说「种在土里会往上生长、到了一定的时间会开花,有的甚至会结果…,」每个人最起码可以写出好几项,而且别人看到一定没什么异议,因为我们说的正是全天下的木都应该有的「本性」!

同样的,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水的「性」,你会说「往下流动,遇热会蒸发,随方就圆,洗涤万物…,」你还可以写更多更多!而且各宗派的人看了也一定没什么异议,因为全天下的水都有这样共同的「性」!但此刻如我把话锋一转,来谈谈人性!不得了,不仅待会儿要各说各话,而且马上要变成辩论大会!


我知道各位都很聪明,问你哪一种类的东西有什么特性,不论他是读很多书,还是没读什么书;不论他是基督教还是佛教;也不论他是哪个国家、什么种族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振笔疾书,写出一箩筐,而且内容八九不离十,大家也都很容易就认同。但一提到人类自己的「本性」时,却立即僵住了!纷争四起!各说各话!这真是有趣的现象!

有人说:「人没有一定的性」!聪明的人还会引经据典说:「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告子说可善可恶、佛陀说不善不恶…,你说人性哪有一定的性?各家看法不同嘛!互相包容,何必这么计较呢!」但是各位想想,天下万物,只要是同类之物,哪一种没有共同的性呢?没有共同一致的性还能叫同种或同类吗?

综观天下之物,凡同类之物必有相同之性,天下间同样条件下的水,必有相同的水性;同样种类的木,必有相同的木性;同样纯度的金,必有相同的金性;这是宇宙间永远不变的定律呀!而我们同为人类啊!既然我们是「同类」!那么我们「人类」怎么会没有一个共同的「性」呢!

这真是怪了!一提到这个问题,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各家看法不同」!各位想想看,同样是在卖木材的行家,请他们来谈谈某一种木材有什么性质,会一个说南一个说北毫无交集吗?不会的!有经验的行家所说出来的,总是八九不离十的,甚至几乎是完全一致,若有些不一致的地方,实在是因为尚有不了解的地方而已!越是了解透彻,看法就越一致!

去问问那些卖金子卖了很久的内行人也是一样,你问他纯金有什么特性?18k有什么特性?问十个内行人,所得到的答案也总是差不多,几乎完全一致,起码也不致沦落到各说各话,辩论不休!可见那些会各说各话的人,纯粹是外行人!

(由于全书有5万多字,此帖未能全部贴出,有缘可以在下面链接中下载张庆祥讲师的《拨云见日》全文)

target=_blank>[url]http://www.htz.org.tw/htz/htz/htzbook2_new.doc[/url]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心文化

GMT+8, 2024-11-22 00:43 , Processed in 0.01521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1 kxwn.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