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海宁 于 2012-5-23 14:21 编辑
功德的定义与误解 何谓功?凡能对人对己产生有益的实效者,皆谓之「功」。(没有效益哪来的功)
何谓德?凡能对人对己积聚出内在阳气的作为或存心,皆谓之「德」。(没有阳气哪来的德)
例如某处需要一些人力或财力来成就一件有益的事,此时若能适时的给予帮助,使它早日完成,这叫「功」。例如此事若是建立能帮助很多人立起他的性命,充沛很多人的浩然正气,那么当时您所作的这个帮助,便不只有「功」(实效),而且有很大的「德」(正气)。这叫「外功、外德」(即阳功阳德)。
若是你在帮助这件事时,怀着无私的心,怀着救渡广大众生的心,怀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开阔心量,就算你能力有限,所奉献不多,外功虽然不如人,但这种愿意”尽力而为”的存心,就能在你的身中累积出一股股阳气出来(德),这股阳气对于一个勤于性命实修的人来说,其内在造化的提升立即充满实效。那么不必等到这个事件完成之后,就只是这样的存心与作为,当下就能有莫大的「功德」了。
有朝一日事件圆满后,无数的众生将在这里得到好处,世上因此充沛着无比的正气,这些正气还会有一部份回向到这人的身上,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其内在造化的提升,功效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这样的功德不仅兼顾了「外功外德」,并且也具足了「内功、内德」(即阴功阴德)。内外两层的功德若都能兼顾,不仅利人利己,而且是最完美的功德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关键性的功德要多做点,因为这样对人己都能有最大的利益。 再反过来说,若是一件事情本来对渡化众生具有非常高的实效,而你也奉献了一点钱,或作了一点事,这本来是有「功」。但在过程中你却做得心不甘情不愿,得失、怀疑的心占满了胸怀,这使得一股股的阴气由心中传遍全身,这叫「有功无德」。因为内里缺了德,以致日子久了周身阳气与造化将又比以前亏损些,因此外功也会与内功有关,若是一直亏损内功,终究累积的外功又变成「无功」了。
总之,六祖说「功德在法身中」终究在你的法身中方能检验,也就是“多少的正气”。到临终时正气多的,就称为功德多。正气少的,就称为功德少。 另外偶尔也会看到这种情况…
每当有人高唱要多做布施,多做功德时,就有一些误解「功德」意义的人,他们清高的以为做功德是一种贪心,甚至是一种令人不屑的行为,殊不知真正的功德不能贪心,也不能不做。若什么都不做~~何来的利益众生的实效,何来的功!贪心~~又何来的阳气,何来的德!既要随时多布施,多积功德,内心又要不以为自己多么有功劳,甚至要认为自己所做的非常卑微,这就是真功德了。我不知道反对「功德」这两字的人,到底是反对多利益众生呢?还是反对内心的谦卑无相呢?其实都不是,这只是因为三教经典未能贯串,以致误解了「功德」两字的定义使然而已。
也有人曾质问说:「张讲师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把「功德」的贪执破得那么彻底,等到赈灾救济…等需要钱时,却说要奉献做功德,一会儿说不要功德,一会儿说要功德,是对是错都让你给讲光了,到底要听哪个才对?真是令人迷惘!」
发此问者有所不知,金刚经的主轴乃以教导众生体悟「无相的心」为宗旨,而非叫人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为宗旨。因此佛陀在金刚经中破除功德,其用意并非叫人们不要做「功德」,而是叫人在做功德时,内心不能贪执功德,不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很有程度,而是要认为自己很平常,甚至要认为自己很卑微。
因此金刚经中破除对功德的贪执,正是对一个常常做功德的人来说的,不是对一个从不做功德的人来说的,因为从不做功德的人,根本就不曾有贪执功德的机会。 为什么要破除积功累德的人,内心的那一份贪执呢?因为凡有贪嗔都是着相,那时在心中都是一股阴气,若是长年带着这样的知见去行功立德,纵然外功再大,但内在的阳气己亏,那就像一棵看似巨大的神木,其年轮的核心却已开始腐败,终究这棵巨大的神木,会败于这小小污点的。因内心的一点阴气,足以拖累非常大的功德,故讲经说法者不得不破之。
古人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了众生的利益,有什么不敢去提倡的呢! 人生品格的高低,就看他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若有能力而未能将力量用在利益众生的时机上,又有什么好以为清高的呢! 这实在是误解先圣经典含义所产生的弊病,望有是病者明察,而无是病者精进。 张庆祥 2008/4/3撰于中岭山禅院
了解更多请移步: 黄庭禅官网:
http://www.htz.org.cn/ http://www.htz.org.tw/htz/index.htm
张庆祥讲师著作及YY国学讲堂MP3录音下载:
http://www.htz.org.tw/htz/cgi/activity_contents.php?id=38
黃庭禪電子報總目錄~(正體/簡體版) http://www.htz.org.tw/htz/eNews/eNews_catalo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