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如常 如初 如此 如次 如弟 如故 如何 如今 如来 如期
如其 如若 如上 如实 如是 如数 如同 如下 如兄 如需
如许 如一 如意 如愿 如字 如臂使指 如出一辙 如法炮制
如虎添翼 如花似锦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如胶似漆 如雷贯耳
如鸟兽散 如日中天 如丧考妣 如释重负 如数家珍 如汤沃雪
如蚁附膻 如意算盘 如影随形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如坠烟海
如获至宝 如狼似虎 如临大敌 如梦初醒 如日方中 如愿以偿
如坠五里云雾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去如来 如如不动 原来如此
一个人去找心理医生倾诉他遇到的种种不顺:“如果我上班不迟到,就不会失业了;如果我和妻子相互理解,我们就不会吵架了;如果……”最后心理医生给他开了这样的“处方”:生活中少一点“如果”,多一点“下一次”。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如果,正是这些“如果”,使我们的世界充满忧虑,令人遗恨。也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神秘,令人期待。
有一种“如果”,越少越好。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钢丝手,但在一次公开表演时从钢丝上掉下,落入崖中身亡。他的妻子说:“我已经预料到这次走钢丝他会有危险,因为他在家中反复强调这次表演的重要性,并说如果表演失败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于是,心理学便把“只注重做某事的意义,而失去做某事的专注”称为“瓦伦达现象”。
瓦伦达本可以避免这次意外,但这位钢丝高手死在了“如果”之下。因为这“如果”白白地耗费了他的精气神,使他表演时不能专注,不能出神,使他的心力卸之又卸。所以会在对专注要求极高的走钢丝时死亡,瓦伦达的悲剧也不是偶然。所以在生活中,杞人忧天的“如果”越少越好,这样才可以避免“瓦伦达现象”的出现。
一块石头,用不好会成为绊脚石,但用好了也能成为垫脚石。
还有一种“如果”,越多越好。
牛顿思考过“如果地球比太阳重,地球将怎样运动”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有了“如果人类能拥有翅膀”的美好愿望后,发明出了飞机;鲁迅明白了“如果不医治国民的灵魂,人们再健康也没用”后,选择了弃医从文道路;李小龙有了“如果能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想法后,发奋努力,使中国的灿烂文化被全球人所了解……
这种“如果”,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渴望。这种“如果”,是童子般好奇心的体现,它引领着我们不断向前探索。正是因为这些“如果”的不断出现,这个世界的前进才有不竭的动力。所以,积极探索的“如果”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进步。
还在为“如果”而担心?那就把“因”做好!
有太多不该有的“如果”,太多的担心,太多的烦恼,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因”而产生的心虚心理。我们要会执果索因,也要会由因导果。试想,一名学生平时认真对待学习的因,奋斗流血汗,得失笑傲然,他还要担心考试的果吗?整理带“如”字的词语时,我眼中的“如”字变成了“女口”,与其担心着“汝口之果”,不如让我们以“善言”结好“善缘”。正如那位心理医生所说:生活中少一点“如果”,多一点“下一次”,让我们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去合实,从而达到因果本来相同的境界。
因为佛法,只相信“因果”,不相信“如果”。
心舒展敬上
2010年4月3日农历2月19
|